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9-4-13 22:54 编辑  
 
二、字音、寻证 
 
体1 tī【体己(ji) 】亲近的,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钱财;2 tǐ 人或动物的全身,有时也指其中的一部分,事物的本身或整体,物体的形态或形状,规格;形式,亲身实践;设身处地;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 
道 
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  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①本义,动词:为人带路,当向导。    本义只见于古文(“道”后来由“导”----“導”代替)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楚辞 • 离骚》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 • 留侯世家》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 • 牧民》 
②动词:指导,教导,讲解,说明,表达。    道白 道明 道破    道别    道贺 道喜         道歉 道谢      /     味道①       能说会道                    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说文 • 口部》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 道德经》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 • 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 • 为政》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 • 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名词:四通八达的大路。      道班 道岔 道口 道钉 道路       道听途说      /     暗道 白道 黑道        岔道 弯道         河道 水道 山道 铁道          歪道 正道               人行道       下水道   阳光道           康庄大道   羊肠小道  
              道,所行道也。——《说文 • 行部》 
              一达谓之道。——《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 • 地官 • 遂人》 
              道坦坦。——《易 • 履》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 • 阳货》 
              道渴而死。——《山海经 • 海外北经》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 • 项羽本纪》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 • 陈涉世家》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④名词:途径,方法,规律。       茶道 花道           拳道 书道 偷道 医道            长生之道    生财有道   生命之道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 • 秋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 • 养生主》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 • 天论》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 韩愈《杂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 韩愈《师说》 
⑤名词:真理,正义。    道德 道理 道行 道义    /    布道 传道      公道 人道 仁道 真道     味道②     味道守真       含经味道 索居味道      头头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 道德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 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 • 陈涉世家》               安贫乐潜,味道守真。——汉 • 蔡邕《被州辟辞让申屠蟠》  
              钩深探赜,味道研机。——晋 • 潘岳《杨仲武诔》  
              严君性沉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说。——北魏 • 常景《严君平》  
              至若齿危发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南朝 • 梁 • 任昉《序》  
              於今十载,耽索居味道之乐,时取古人经籍文辞研覃。——清 • 曾廷枚《自序》  
⑥名词:无形妙门,有形世界的起源。     道场 道具 道袍        道姑 道士       道家 道门   道教       道高一尺        道貌岸然                    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得道 卫道 修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 道德经》   
              悦周公、仲尼之道。——《孟子 • 滕文公上》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 • 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 • 排调》 
⑦量词:条,列。     一道关卡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    
蹈 
造字本义:动词,舞者翘着双足跺地、踢土的动作。舞蹈是肢体运动的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  ,辟腿跺踢叫“蹈” 。 
知 
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由 
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óu 经过,听从;顺从,从,归(某人去做),凭借;根据,由于;因为,原因,(Yóu)姓 
得 
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得,远行探索而有所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1 dé得到(跟“失”相对),演算产生结果,适合,得意;满意,完成,表示同意或禁止,表示许可;2 de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程度等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具有补充说明的作用,用在单音节动词后面,表示可能;3 děi需要;必须,估计必然如此;会; 
 
欲造字本义:名词,永不满足的心念。白话版《说文解字》: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谷”作声旁。 
仁 
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 
慈 
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尤指母亲怜爱自己生养的幼稚弱小的子女。 
【卯集上】【心字部】慈 ·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唐韻》疾之切《集韻》《韻會》牆之切《正韻》才資切,𠀤音磁。《說文》愛也。从心兹聲。《精薀》父母之愛子也。《左傳·昭二十六年》父慈子孝,姑慈婦聽。又《儀禮·喪服》慈母如母,謂養母也。 又《禮·內則》慈以甘旨。《註》慈,謂愛敬進之也。 又慈和,服物也。《左傳·文十八年》宣慈惠和。《註》慈者,愛出於心,恩被於物也。 又《增韻》柔也,善也,仁也。 又石名。《精薀》山產鐵於其陽者,慈石產其隂。《郭璞·慈石贊》慈石吸鐵,母子相戀也。俗作磁,非。 又竹名。《竹譜》竹之叢生,子母相依,曰慈竹。 又果名。《羣芳譜》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歲閏則十三子,如慈母之乳諸子也。 又州名。唐置慈州。 又姓。漢有慈仁,明有慈止。 从心从兹。《魏校曰》兹也者,養其子而使之長,心乎愛之。俗或譌作㤵。  
 
慧:造字本义:形容词,拂去俗尘,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明心见性。 
【卯集上】【心字部】慧 ·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唐韻》《集韻》《正韻》𠀤胡桂切,音惠。《說文》儇也。从心彗聲。《徐曰》儇,敏也。《廣韻》解也。《增韻》性解也。姸黠也。 又了也,智也。 又《諡法》柔質受諫曰慧。 又通作惠。《列子·穆王篇》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前漢·昌邑王傳》淸狂不惠。《陸機·弔魏武文》知惠不能去其惡。𠀤與慧同。  
 
亲 
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 
义 
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 
宜 
造字本义:动词,祭祖杀牲,平分肉食。宜:所安也。 功 
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白话版《说文解字》:功,费心费力,使国家安宁。 
事 
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 
礼 
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 
履 
造字本义:动词,穿着船形鞋上任。白话版《说文解字》:履,脚在行路时所依赖的安全保护物,即鞋子。 
伦 
造字本义:名词,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lún类;同类,人伦,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条理;次序,( Lún )姓 
序 
造字本义:名词,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xù 次序,排列次序,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文,正文之前的文章 
 
 
三、意译 
 
 
天道 ,人按天道去做,并有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平定天下,治国安民。道者,行天之道,抱而合之,使万物循于自然之道,安于自然之序。德者,孕育万物,蓄养万物的天德,照顾好万物,万物自生自长自成,受德之所蓄,故得其自然之欲。德者必慈,慈者必仁,仁者必亲。圣人像慈祥的妈妈那样,疼爱自己的孩子,让万物自然生成。还必须得自觉遵循的一套对万物生存的准则,趋福避祸,各行其所宜,立功立事。以礼教的规范来引导人们本能的遵守社会伦理规则,成人伦之序。事天治人之道的大宗大本,不可缺一。世有道则盛,世无道则衰,盛衰有道,成败有数。统治天下的人,通晓成败之数,洞察盛衰之道,懂得顺应天时,时至而发,应机而动。国家能不能治,已经胸有成竹。看清形势,顺天而为,相机而动。天机发动,人与天合发,统帅天地人之力,所向披靡。始终处在最原初,漩涡深处,潜居抱道的状态,不得其时,故终身隐世。保身护道传道与后人。如此贤人君子,明可通道,进可成道,退可保身传道。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四、背诵第一章已发微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