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的《学记》的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8 2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周第七天,学记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请问:什么是教之不刑?执刑的人就是老师,而老师无神无魂、焦躁悖逆,那不能严正执刑,就是教之不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9 2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一天
学记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请问,教之兴废是怎么实现的?
教之所由兴,豫(禁于未发 ),时(当其可),孙(不陵节而施),摩(相观而善)。
教之所由废,不豫(发然后禁),不时(时过然后学),不孙(杂施而不孙),不摩(独学无友),燕朋(逆师),燕辟(废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0 2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二天回答问题:
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请问什么是喻?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请问什么是善喻?
喻:教育者既得清楚的知道兴又得废,才可为人师。自然而然地在上通神下接物,自然地去做到成功的教育。
善喻,把学者引到道上但不强行牵着走,让他自己心里有神,以神接物,内外才能相和。从神心志思上造人,德自然就生成。教的实现就是学者内部德的积累。这才是喻的真正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1 2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三天,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请问和易以思是什么意思?
和, 道而弗牵则和,师者把学生领到“道”上松开,不同的人会和道发生自由碰撞,最后与道和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
易:道而弗牵则和,在道上,师不用去管学生,只要把他领到这个道上,他自动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推动事情的变化。
思:把他扔到这个道的世界中,他从进此道,他撞进这个世界后,去自然的思。自然的做着合道的事。
和易以思达到至善之境,学生与教学共同体“和”,学生的神盛,自然全神贯注地应对出现在面前的学习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20: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10-22 22:23 编辑

第八周第四天回答问题:
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请问什么是继志?
继其志,首先教师修好自己的德,把自己的志在教的过程中传承给了学生,学生同样修好自己的德的同时,再传给他的学生,一代代相传。
怎么继其志?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使得跟着他唱歌的人,体会到那样唱歌的律,久而久之自己的心也就那么律动了。音声相和,则心变。发出跟歌唱者相同的声,继其声。 同理,教者的本身,跟歌者的一样,是一种,一种,会通过学者的心的感知,引起心动(感物而动)。老师这个人教,学者老收到这样的,学者之心反复那样动,久而久之,学者心变了,变成和教者一样的律动,获得和教者一样的所以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志分志痣痔,教者传给学者的具体是哪一种,这是个关键问题和环节。成功传递的前提是:教言,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少而精并且全部被吸收,颗粒细小,切每一个颗粒都深藏营养。准。到底学生继其志到底到的是志还是痣还是痔,是教者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3 2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五天

第五天,学记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请问,怎么尊师?
答:尊师不是尊师,是尊道.所以学者要有尊道之心,如此才能善学. 像前面说的恩义相分,学者没有道心,自然会成为不善学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4 21: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10-24 21:55 编辑

第八周第六天回答问题:
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请问进学之道有些什么纲目?
善学、善问、善答(善待问)三者一体,乃进学之道也
像追地上的鸟一样,把学者赶进学这个统一体中.
善学让学者到见于报道,善问让学者到监狱工厂车间上班,善答(善待问)使学者在工位上的劳动中发生内部变化. 这样三部曲,追地面的小鸟进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5 21: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10-25 22:53 编辑

第八周第七天回答问题:
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请问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为师?
记问:对教学中的重要事项,心中明镜似的。用心的运动波纹,完整的记录着至学之难易、进学之道、善学-善问-善待问等教学共同体的心机之处。
听语:语是表达出给别人听的心声,要会听学者之心动。听到他的即时心动,从而随心动用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6 22: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第一天回答问题:
学记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请问可以有志于学的条件是什么?
能够明白,有没有对关于原理道理的服从之心、有没有对实际做出一件事情的技术步骤重视之心,有没有亲自从以下现场获得能量冲击的直接而不间接之心,这三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事实的人, 才有可能真的把志立在学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7 21: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第二天问题:
学记说,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请问这算是在描述一个什么现象?比物丑类,把所有的物放在一堆,把他们抓在手里扭.在手里得到的东西别是类.类、比物(多物),扭者三种东西构成三个系统.比物(多物相比)混在一堆,这是一个系统.扭,把这堆东西扭过去扭过来,像是洗面筋,这个扭是一个系统.扭来扭去扭出来的面筋,类,是第三类东西,是一个系统.这三个系统被扭者统御起来,构成了一个更大的完整系统.这是进学之道的情形.学者的三基础,学中的疑惑,教者的听语,类比于比物丑类。比物丑类,扭出来的“类”其功能和价值便是德道信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4 12:37 , Processed in 1.091521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