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7-14 21:06 编辑  
 
第39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40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字 (顾不上查了。没心思查了) (灵:造化之枢)枢:户枢也。从木区声。户所以转动开闭之枢机(制动之主)也。如:北斗第一星,谓之天枢。言行君子之枢机。 *区:踦區,藏匿也。 *致:送诣也。  
二、经文理解     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一者,道也。    自古以来(昔),得一者(宗道从德者):天清、地宁、神灵、谷盈、万物生、侯王贞。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神(造化之良能)——得一则灵(造化之枢实施);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生息繁衍);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贞)”。其致之一也。天、地、神、谷、万物、侯王,他们遵行道的本始设定(致:送诣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人害天,天无以清,恐怕将会裂开;地无以宁,恐怕将会崩废;神无以灵,徒有造化之能,而无法施以造化之为,那么神恐怕将会停歇了;万物之源的川谷无以盈,失去了源源不断的造物原材料供给,恐怕将会枯竭;万物无以生,恐怕将会灭绝;候王无以贵高,即失德、无德,(贵:以德为贵。高:以德为上),恐怕将会蹶倒败亡。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贵(亨通显达于他物。如:长成的好品种的庄稼)以贱(未亨通显达之前。之如种子)为本、为源,高(人视贵为高)以下(人视贱为下)为基。所以侯王自谓孤(无父)、寡(独)、不成才(不榖),这是以贱为本,不是吗?   (在舆服制度里,乘舆之礼,彰贵;佩玉之礼,彰德。)所以这就遵行(致)了“乘车级别之繁杂”不如“心中无车”(数舆无舆),心里没有车的等级,世俗看来就像微贱之心之人,以贱本。也就不用追求各种各样等级的闪着光泽的玉、(那就是)一块块小石头。  
第40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从失道到得道的过程,是道在动(道之动)。道无所有、无所执、虚极静笃、看上去不高不贵不强(弱者),是道的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三、概括    第39章:*得一(得道)的事物有;天清、地宁、神灵、谷盈、万物生、侯王贞。得对失,失道呢:天裂、地废、神歇、谷竭、万物灭、侯王蹶。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贵是亨通显达于他物,为贵,贱是亨通显达之前的状态,为贱。        *礼的流行,人蔽于物时,怎么办?数舆无舆,不欲玉石,反道者也。反者道之动    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用道之弱,从失道的状态反(返)回得道的状态。           *道之弱:道无所有、无所执、虚极静笃、看上去不高不贵不强。---以物观道、以俗语之,力求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来沟通。  
四、体会和疑问   1、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贵:天清地宁神灵...显达的、阳的。人谓之贵。原始概念 贱:致一、得一的...那些不显的内部姿态...阴的,贱的)人谓之贱。原始概念。   2、天清地宁,天不清地不宁,我能接受。神无以灵将恐歇---;我原以为:神既然是造化之良能,那自然就是灵的,就会实施造化出来。能,是可能性,还没有到做和行动那一步。   3、孤(无父母)、寡(独)、不成才(不榖)---都是指不自生的意思。我不明白,不明白“何为自生”,桃子说自生的动作是表征,这样就明白了。比如不断地想,就是自生。   4、数舆无舆:数舆不如心里无舆。举例子,礼,用车,人心里不再把车的档次挂在心里,心里装的是本分、本分对应的事情。不是说不用车了,级别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快读不下去了。近两周没有背下经文。没有和生活联系。   生活里呢,就是做实事越来越多了。不足是越害怕表达,越觉得自己不会表达。说话少了。    看群里讨论,看不懂,越结合生活来说,越好。看见看似在莫名其妙的对象上的讨论,心里很恼火。不在一个世界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