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莫雪萍

莫雪萍的《学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9 21: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2025.10.19~10.25)任务:
第八周第一天(10.19)
提问:第一天,学记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请问,教之兴废是怎么实现的?
答:1、教之兴:
豫——从容如大象散步。防范于未然,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禁于未发)。
时——把握住时机。所施加的教育行为恰逢其时,在学生最需要、最能接受的时刻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当其可)。
孙——循序渐进。不超越阶段、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陵节而施)。
摩——互相观摩。让学生在相互观察、模仿、切磋中自然提升(相观而善)。
2、教之废:
不豫——防御失效。问题已出现再来禁止,事半功倍,难如登天。
不时——时机错失。即使非常勤奋刻苦,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不孙——秩序混乱。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缺乏系统规划,如同一堆杂乱无章的砖块,永远无法建成大厦。
不摩——学习共同体瓦解。孤陋寡闻,缺乏来自同伴的镜子、激励和磨砺,失去了在碰撞中升华的可能。
燕朋——关系污染。学生交酒肉朋友,抵触师长的教导,背离学习正道。
燕辟——言行邪僻。学生做邪僻、不正当的言行,丧失求学的目标与动力,荒废学业。
同时把握教育兴与废的阴阳之道,才可以称得上为人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0 17: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二天(10.20)
提问:第二天,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请问什么是喻?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请问什么是善喻?
答:1、喻,描绘了教学共同体的理想状态,教者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运用豫时孙摩,使教学共同体在一种愉悦、合作的氛围中,共同实现认知的超越和升华。
2、善喻,道而弗牵则和(领着学者上道但不强行牵着走,让神威住进其心中,心神相和,内外一致),强而弗抑则易(大声地把人从一个状态喊出来进入另一个状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志,推动事情的变化),开而弗达则思(开启新世界,把它扔到世界面前,让他自己去面对世界要求——思)。和易以思,志思神心德,把喻的事业做到至善之境(让学生与教学共同体“和”,让学生在任务现场不打瞌睡,让学生注意力正对学习任务),可谓善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1 17: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三天(10.21)
提问:第三天,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请问和易以思是什么意思?
答:和:道而弗牵,引其心上道、交由神威带——人被道自然作用、人与自然和合;
     易:强而弗抑,促其心(从“声—音”)行动——人在新频道新状态下主动以“易”;
     思:开而弗达,助其心开阖自如、直抵世界——世界与我、我与世界之思。
教者有兴有废,学也有兴废。学之废,失于四:多寡易止。多,贪多求快,缺乏一根贯穿的主线(魂);寡,见识浅陋,视野狭窄,缺乏扎实的、有形的知识作为支撑(体);易,学习状态飘浮不定,无法在一种学问上形成稳定的、深入的状态(态);止,学习轻易中断、停止,缺乏持续前进的动力(势)。多寡易止是学者失败的四大途径,他们是学者这个学习共同体从结构到功能旳失能原因。学者之失,通过教者常善施救(和易以思)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16: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四天(10.22)
提问:第四天,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请问什么是继志?
答:善喻和常善救失的目的是使学者继其志。
1、继其志的条件:教言——约而达(少而精并且全部被吸收),微而臧(颗粒细小,却每一个颗粒都深藏营养),罕譬而喻(直达而非拐弯抹角围着本体打转转)。
2、继其志的进程:教者的行和声通过学者的心的感知——引起学者心动(感物而动)——学者一直收到这样的行和声,久而久之,学者心变了——变成和教者一样的律动,获得和教者一样的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3 17: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五天(10.23)
提问:第五天,学记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请问,怎么尊师?
答:1、先要知道为何尊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2、“恩者无义,义者无恩”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师生之间亲而不尊的普遍现象,所以要逆势尊师,具体做法:
1)礼仪之尊——通过大学开学仪式(皮弁祭菜、入学鼓箧、夏楚二物)确立师者神圣的威严;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2)权贵之尊——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不臣之师)
3)地位之尊——天地君亲师牌位。
尊师即尊道,有尊道之心,才能善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4 15: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六天(10.24)
提问:第六天,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请问进学之道有些什么纲目?
答:进学之道的纲目有:学问答。
善学: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尊从师道,乃同道之人)
善问: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善待问(善答):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化人)
善学让学者到监狱报到,善问让学者到监狱工厂车间上班,善答(善待问)使学者在工位上的劳动中发生内部变化。三者一体,乃进学之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5 22: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七天(10.25)
提问:第七天,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请问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为师?
答:不仅要有记问的能力(对教学中的重要事项,心中明镜似的,用心的运动波纹,完整的记录着至学之难易、进学之道、善学-善问-善待问等教学共同体的心机之处),还需有听语的能力(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才可以为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6 20: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2025.10.26~11.1)任务:
第九周第一天(10.26)
提问:第一天,学记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请问可以有志于学的条件是什么?
答:有志于学的条件是:三个重视——重视基本原理,学者需具备从万事万物中提炼出基本规律的能力,这是善学的思维基础,在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中,领悟与终极目标相通的根本原理(良冶之子,必学为裘);重视基本技术,学者必须尊重和投入时间进行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这也是对一个人心性的磨砺。这是善问的操作基础,通过基础训练,掌握与高阶技艺同构的核心技法(良弓之子,必学为箕);重视基本经历,学者需要有空杯心态和观察学习的能力,在共同体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获得经验。这是善学的情感与社会基础,通过观察、模仿和浸润,熟悉未来的工作场景,消除恐惧,内化节奏(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学者具备这三个条件,就能迅速理解教者博喻的深意,可以有志于学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7 17: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第二天(10.27)
提问:第二天,学记说,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请问这算是在描述一个什么现象?
答:这在描述一个比物丑类的现象,万事万物(学者的三基和教者的听语、五声、五色、五官、五服等等)通过扭这个系统(教学共同体)生成类(其灵魂是德道信时)。
真正的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投身于扭的实践,为自己所在的学习共同体扭出一个鲜活、有力、充满德性的灵魂,这个灵魂将反过来滋养和统御其中的每一个人。
如果用一个家庭做比喻,家庭里的所有人事物就是“比物”,这个家庭共同体在一起扭出了类似于家风这样的产物,然后家风反过来又会影响家庭里的每一个人。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第三天(10.28)
提问:第三天,学记说,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务本?
答:直奔大德、大道、大信、大时,而不在乎官器约齐,这样的人就可以务本。有大德的人,能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不局限于任何特定官职;心中有大道的人,无论如何他都能发挥威力,不局限于任何有形的器物;有大信的人,不管做什么和在什么体制中工作,都能替天行道,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不受外部条件和形态约束、约定;善于把握时机、运用天时的人,使得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能够亲密无间,而“时”本身却不受你们亲不亲的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4 00:26 , Processed in 1.085423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