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陈慧Michelle

陈慧的《学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0 22: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20 23:17 编辑

第八周
第二天(20251020)
《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请问什么是喻?
《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请问什么是善喻?
答:喻:既知教之所由兴(豫、时、孙、摩),又知教之所由废(不豫、不时、不孙、不摩、燕朋、燕辟),才有资格做教师。教者完美的运用了豫时孙摩而使教学共同体共同超越书山学海,这是教者与学者共同经历的愉悦的精神跋涉,最终双方一起抵达新的认识彼岸,双方都获得了超越和成长。
善喻:道而弗牵则和,把学者领到道上去,人和道的不同就会在那里自然而然的发生碰撞发酵-和;强而弗抑则易,大声地把人从另一个状态频道喊出来进入另一个状态,让对方自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推动事情的变化-易;开而弗达则思,开启新世界,把它扔到世界前面,让他自己去而去面对世界要求-思。和易思,即让学生与教学共同体“和”,让学生在任务现场不打瞌睡,让学生注意力正对学习任务,这就是志思神心德的运行,是喻的事业到了至善之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1 21: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21 23:12 编辑

第三天(20251021)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请问和易以思是什么意思?
答:
学者四失:多、寡、易、止。这四个失败的途径,是学习共同体从结构到功能的失能原因,也是学者之心从实到名的丢失与败坏,所以这个四失,失的是心。每个学者的心德结构不同,所失的也不同。了解了学者的心德结构,也就能知道他的所失为何,通过常善施救准确的救其所失。
和:道而弗牵则和,将蕴含神的道境引入学者的心中,人与道及其蕴含的神相交接、碰撞,两者的深度和谐,这是一切生成的根基。神与心成功对接,有了能量的来源和根本方向。
易:强而弗抑则易,在学者的心中制造一个强大的能量扰动,唤醒并增强其内在的意向性,生命获得强大的内在动力,自然开始变易,从旧的状态进入新状态。志已生成,获得了强大的内在动力,进入创造性流动。
思:开而弗达则思,将学者直接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而后沉默。面对具体的事物,学者需要调动全部德的积淀去应对,思的生成由志驱动,在神与德的交互中自然产生具体的智慧。自然发生,具备了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22: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22 22:51 编辑

第八周
第四天(20251022)
《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请问什么是继志?
答:所有的行包括善行都是在追求继其志,教者长善救其失也不过是被继其志。
教者教的本身,是一种行,也是一种声,通过学者的心的感知,引起心动,即心感物而动。教者教,学者负责接收,反反复复的教与接收,以及学者的心反复的发生感物而动,时间长了学者的心发生了变化,变得跟教者一样的律动,获得了跟教者一样的志。教者成功传递志的前提条件是:教言,约而达;微而臧-颗粒细小,切每一个颗粒都深藏营养;罕譬而喻-直达而非拐弯抹角围着本体打转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3 22: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23 23:36 编辑

第八周
第五天(20251023)
《学记》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请问,怎么尊师?
答: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是尊道,学者要有尊道之心才能善学。
尊师的礼促进师道学的乐: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师不行臣子之礼。为道的代表,尊师即为尊道。
天地君亲师,师者之尊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4 22: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24 23:16 编辑

第八周
第六天(20251024)
《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请问进学之道有些什么纲目?
答:善学、善问、善待问,三位一体,乃进学之道。
善学: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将自己的心交给了教学共同体指挥,跟师道学相统一的教学共同体保持一致、共同目标,学习行为、学习任务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善问: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将在学中所遇到的疑惑跟随其结构理路进行分解。
善待问: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善学、善问、善待问,这三步如同追地面的小鸟进笼一样的将学者赶进学这个统一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5 23: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25 23:19 编辑

第八周
第七天(20251025)
《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请问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为师?
答:记问之学,必也听语乎。
记问之学:对教学中的重要事项,心中如明镜似的,用心的运动波纹,完整的记录着学之难易、进学之道、善学-善问-善待问等教学共同体的心机之处。
必也听语乎:依靠学者的言语通道完成对学者成功因素和阻碍因素而生出喻这种行动系统,博喻而取得教化成果的这个种变化的推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6 20: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26 22:36 编辑

第九周
第一天(20251026)
《学记》说,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请问可以有志于学的条件是什么?
答: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经历。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将碎片熔化后补合铸器,缝制皮裘先将一块块碎皮子拼接成一件完整的衣服。拼凑、整合碎片以成完物的基本道理和手上功夫是相通的。学习高深技艺(冶铁)要从道理相通的、更基础的事情(为裘)开始练习。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感觉。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优秀制弓工匠的儿子继承父业的话,先从制作畚箕开始,这两种工作同样需要弯曲柳条等材料。两者在弯折材料并使其定型的核心技法上是相似的,此为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是通往专业精通的必经之路。重视基本手法、基础技术的掌握,积累基本功。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训练小马驾车的方法,让其跟在老马车后面观察、跟随、熟悉车的味道、声音和节奏,消除恐惧后再正式驾车。说明观察、模仿和熟悉环境是学习新技能时至关重要的预备阶段,强调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重视基本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7 22: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27 22:54 编辑

第九周
第二天(20251027)
《学记》说,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请问这算是在描述一个什么现象?
答:比物丑类,把所有的物放在一堆,把他们抓在手里扭,得到的东西别是类,类、比物(多物)、扭者,构成三个系统。比物(多物相比)混在一起是一个系统;扭,把这堆东西扭过去扭过来;扭出来的东西就是就是类,这三个系统被扭者统御起来,构成更大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就是进学之道的情形(学者的三基础,学中的疑惑,教者的听语,类比于比物丑类。)
一个系统的道德信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
第三天(20251028)
《学记》说,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务本?
答:直奔大德、大道、大信、大时,而不在乎官器约齐,这是务本的关键。
大德不官:有大智慧(大德)的人,掌握了万物和平的规律,在哪里都一样,不局限于他的日常职事范围。
大道不器:有客观规律规定的真功衬料,已坐进此道,功夫和本领的现象不局限在任何器物限制,无论如何他都能发挥威力。
大信不约:有信的人不管在做什么和在什么体制中工作,都能替天行道,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不受外部条件和形态约束、约定,都能同民心治道出。
大时不齐:善于把握时机运用天时,使得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能够亲密无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
第四天(20251029)
尝试整体的把握一下,《学记》是个什么?他通过讲了些什么建构起来的?
答:完整且全面的记录了学之道、教之道、师之道。通过学,君子务本成器,而得以化民成俗。
学之道: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敩学半;蛾子时术之。
教之道:官事士志;敬孙务时敏;教之兴废;知兴废;学四失;善教继志;三王四代唯其师。
师之道:严师为难;进学之道;记问听语;听语;比物丑类;务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4 00:26 , Processed in 1.094627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