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10-20 23:57 编辑
第八周第二天
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请问什么是喻?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请问什么是善喻?
一、对原文的理解(师说):
教之所由兴:豫(远见与格局),时(智慧与艺术),孙(效能与系统),摩(生态与活力)。
教之所由废:不豫(战略懒惰),不时(时机麻木),不孙(系统混乱),不摩(生态孤立),燕朋(关系污染),燕辟(内容腐蚀)。
有能力做教师的人(君子),能够把握的住这两者,才拥有了做教师的资格。
什么叫既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道教之所由废呢?
首先要做到豫,禁于未发 。对学生的性状有完善的认识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有完美的引导发展的策略和方案;
然后要做到时,当其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教化行动,都不前不后刚刚在学生的发动之时。时间(进程)上的舒爽。
第三要做到孙,不陵节而施,对学生所施加的教化行动,都不多不少刚刚在学生的发动之处。空间(结构)上的舒爽。
第四要做到摩,相观而善。将学习从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共生的社会过程。它要求教育者是一位出色的“社群建筑师”,打造一个“敬业乐群”、“论学取友”的学习共同体。
通过“豫” 创造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态(防御)。
通过“时” 抓住了高效转化的关键节点(攻击)。
通过“孙” 确保了前进路径的有序扎实(根基)。
通过“摩” 激发了学习共同体的内在活力(氛围)。
四者协同并用,教育便走上正轨,“教之有刑”。如此的教学过程,把他当成一个有生命的任务体,他会是一个什么生存体验呢?其中的教者会是什么体验,其中的学者会是什么体验?合作、超越、快意。有个字,非常能表达这个复杂的体验。 俞:“俞”是“渝”、“逾”和“愉”的本字。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濟”的省略,表示众人整齐划桨渡河。俞,甲骨文  (舟,船) (是“齊”的变形,即“濟”的省略,渡河),表示众人整齐划桨,乘船渡河或航行。在山阻水隔、交通原始不便的远古时代,能乘船渡河或长途航行,是开心快意的幸事。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齊” 写成 。繁体金文 将“齊” 写成 ,即在“齐”字 边上加“水” ,明确“整齐划水、行舟渡河”的含义。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齊”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众人整齐划桨,乘船渡河,或在河流上快意航行。隶化后楷书 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月” ,将篆文字形中的“齊” 写成 ——即楷书字形“俞”中的“月”源于隶书字形对篆文字形中“舟”的变形,而楷书字形“俞”中的“人、一、刀”构成的 ,则源于隶书对篆文字形中“齐”(濟)的变形,“俞”就是划舟济川济海。当“俞”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水”另造“渝”、加“辵”另造“逾”、加“心”另造“愉”代替。这个过程明显不是划船,而是主要用语言完成的,所以不是俞,而是喻。所以,这种君子所为的掌握好了兴与废的教,是什么呢?喻。
强弗抑,大声疾呼其上道行动,唤其行心声音要响亮,但不要把人给吓住了。
开弗达,替他砸烂锁链开启心智之门,让世界撞到他的心里去,但不要提他生活在世界,让他自己去活。道强开,都是要在心上做工的,不在他的面对上做功。启动机器,开动脑筋,然后让脑筋自己去运转任务。
道而弗牵则和,道弗牵能怎么样呢?和把人领到“道”上丢了,人和道的不同就会在那里碰撞发酵,发热脓肿,最后涅盘生根开花结果。这一切都是人与道的自然作用,就像狗见羊,只要他们在一起就会自己开打。然后就能怀孕生崽。和,和合的和。
强而弗抑则易,强弗抑会怎么样?易。大声地把人从另一个状态频道喊出来,进入另一个状态,不把他吓到不让他对新频道抵触,你说会怎么样呢?他肯定就会自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推动事情的变化,所以易。
开而弗达则思,开弗达会怎么样?开启新世界,把它扔掉世界面前,让他自己去面对世界要求,他的神道身位已经没有了牵绊而坐进此道(道弗牵),他的活力命力气力已经被唤醒(强弗抑),并乐对世界场景(开弗达)。这一路下来,到了开弗达这里,是不是相当于一个走对了道,攒足了力的战士,正与对手四目相对。和对手四目相对的时候干什么?思。开弗达则思。
如此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思都齐活了,这“喻”的事业,教这个事业,也就算是到了至善之境了 。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要把教、喻这件事做到至善,得和易以思——让学生与教学共同体“和”,让学生在任务现场不打瞌睡,让学生注意力正对学习任务。这是志思神心德运行的一幅生动画面。
喻的意思,君子之教,即知道教之所有兴,又知道教之所由废,所以完美的运用了豫时孙摩,而使教学共同体,共同超越书山学海而浅浅的开心。美吧?!
二、什么是喻,什么是善喻:
什么是喻: 原文说,君子要知道教之所由兴(豫时逊摩),又知教之所由废(不豫不时不逊不摩燕朋燕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所以说君子的教育,就是喻啊。所以在知道了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之后的教育,能做到豫时逊摩,能避免不豫不时不逊不摩燕朋燕辟的这样的教育,就是喻。俞,造字本义:动词,众人整齐划桨,乘船渡河,或在河流上快意航行。而这个过程明显不是划船,而是由主要用语言完成的,所以不是俞,而是喻,不是穿越真实河流,而是穿越书山学海。所以,这种君子所为的掌握好了兴与废的教,是什么呢?喻。为什么能够掌握豫时逊摩,能够避免不豫不时不逊不摩燕朋燕辟的教育,就是快意地划船穿越书山学海呢。 豫:对于总体方向的把握,整体战略,掌舵者在线。不豫: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总的战略都没有,随便划水,难以划到岸。 时:时机精准,不会在你并不想过河时来摆渡,只会在刚刚好想要过河又没有船时搭载你一程。不时:时机不准,你不想过河时,硬拉你上船,那只会让你排斥这件事,让你自己无发生出穿越书山学海的志向。 逊:要看你的能力,不能说你只是个小孩子,就想带着你一起划船过长江(不逊),按照你的能力来。 摩:载你过河,也让你看看老师载别人过河,互相观摩,就知道怎么更好地过河。而不会让你一个人(不摩),孤陋寡闻 避免燕朋:避免那些这辈子根本无心过河的人过来干扰我们的行动。 避免燕辟: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过河,要避免其他的一些无意义的、虚度光阴的行为出现。 这样,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一起奋力渡过一条又一条知识的河流、翻越一座又一座学问的高山的这样一个生态系统。有效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行为,就是喻。
什么是善喻: 原文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也就是说,道而弗牵,把人引导到上道的船上,他自己就能自然学会划船之法,不用像摆弄一个死人样教他怎么摆手摆脚。就和了,他和现实世界会自然地和。 强而弗抑,声音很大,大声疾呼他要上道啊,因为有人的频道不对,但是也不会吓到他,是刚好把他叫醒,喊道这里来,但不是血淋淋地吓他过来的。这样他就会自己去改变自己,也推动事情改变,这就是易了。 开而弗达,给他把心锁打开,让这个真实世界撞到他心里头来,他自然就会和世界四目相对,开始思,思气笼罩着这个世界,也笼罩着自己。 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更加精微的层次的教导渡过书山学海河流的行为,就叫善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