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mile 于 2020-8-29 20:44 编辑  
 
《学记》  心得 
1. 教育的重要 
   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每个单元的管理者,都处在“发虑宪、求善良;就贤体远;必由学乎”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带给受众的影响就是“謏闻、动众、化民成俗”。真正能撬动受众的主观,唯有教育。对于个人,“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经过学习的雕琢,才能成人,才能有所知,有所为。 
 
2. 学习的方式 
  学习之前需要先确定方法,知道规律。 
  学习的方法在于亲自去学,将自己参与进学习中,也把学习的内容随身携带在心中。通过学习,促进自己的反思,反思之后就能打破固有的观点;学习的过程也伴有教,与同伴的讨论有教有学,为比自己后学的晚辈解惑也是教,在一教一学的往复中,能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局限后,又能通过学让自己的学识更丰富。 
  学习的规律在于种下一粒种子,然后循序渐进。学校的设置由小及大,学习的深度由浅至深,如“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车在马前”,如“一年离经辨志”到“九年知类通达,强而不反”,最终的学有所成很重要,但最浅的学习阶段才是种子。所以学习的规律不仅仅是循序渐进,也有最基本的心志确立,最浅显的基础训练,这也是“务本”。 
 
3. 学习的态度 
  学习的态度在于“逊”,“逊”是恭敬、谨慎。对待学习,心中应放一把悬高的戒尺。学生入学时,以皮弁祭菜,表达“恭敬”;以入学鼓箧,表达“谨慎”。教者则以“不陵节而施”,表达“谨慎”。 
 
 
 
4. 对于教者 
   教有七大伦-“敬道、官其始、孙其业、收其威、游其志、存其心、学不躐等”,有兴教之四者-“豫、时、逊、摩”,有废教之六者-“发后禁、时过学、杂施不逊、独学无友、燕朋逆师、燕辟废学”。教者知道以上,还得在过程中体察学生不同的心志。 
教之道在于喻,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为善喻;知难易、知美恶能博喻;罕譬而喻,能使人继志。 教者贵在严,严师是为了维护道尊,从而让学生能够敬学,逊学。  
 
5. 对于学者 
学者要明白,“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因此,学习的场所分时教和退息,学习常怀心中;学者要自己成为善学者,善问者,而不因自己对学习的不逊、怠慢而责怨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