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衍射的承诺 于 2019-8-13 16:49 编辑  
 
二、查字正音 
1、养: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養,甲骨文--/007yang/11jia00.gif)   (羊)  (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007yang/41zh00.gif)   (羊)  (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简体楷书“养” 依据狂草字形 中“食”字下部的“良”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 局部简化成两点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 简化成“介” 。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養,供養也。从食,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2、思,表示脑和心的能力。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隶书自虑为“思”;念他为“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 
 字,字形采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4、欲: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122yu/21jin00.gif)   (谷,高深空阔的沟壑)  (欠,叹气、不满),表示永不满足的贪求。有的金文 以“人” 代“欠” 。有的金文--/122yu/23jin00.gif)   (谷,沟壑)  (心),“谷心”即“难以填满之心”,强调“欲”的“心念”含义。造字本义:名词,永不满足的心念。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俗体楷书也写作“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谷”作声旁。    
 
5、使: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newnew/025shi/11jia00.gif)   (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 )  (又,执、持) ,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 是“中”的繁体甲骨文 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 将旗帜状的 简化成“干”状 ,将 简化成 ,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 则将 进一步简化成“中”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出使”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6散:意思是分开,由聚集而分离、解雇、中医称药末等 [ sàn ]1.由聚集而分离     2.分发;分给:~传单。      3.排遣;排除:~心。~闷。 [ sǎn ]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漫。~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了。      2.零碎的;不集中的:~装。~坐儿。 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 本文中读作[ sǎn ],表示不集中,松开之意。 
7、偟;偟是一个汉字,读音为huáng,通"遑,急迫;通"惶",恐惧、不安。 
(1)、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而来回走动。 
(2)、指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 
(30、周游;流荡。 
 
 
8、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呈混合结构,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  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  ,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意,志向。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9、理: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027li/41zh00.gif)   (王,玉)  (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理,加工玉石。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里”作声旁。     
 10、 内,表示进入洞穴。造字本义:动词,进入穴居、住处。古人称入穴为“内”,离洞为“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11、外,甲骨文--new/005wai/12jia00.gif)   (卜,占问)  (内,穴居),会义主题不明。有的甲骨文借用“卜” ,表示“外”与“占卜”的关系。金文 以“夕” (月亮,借代星夜)代替甲骨文的“内” ,表示在星夜占卜。造字本义:动词,在星夜的郊野占星问卜。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外,疏远。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12、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114zhi/12jia00.gif)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口,谈论)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 再加“曰” (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13、分“:八”是“分”的本字。八,甲骨文表示切分。当“八”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另造“分”代替。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金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分,切开。字形采用“八、刀”会义,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     
 14、识:“戠(zhí)”是“識(shí)”和“幟(zhì)”的本字。戠,金文--/039shi/21jin00.gif)   (戈,武器)  (言,辨认),表示辨认武器。当“戠” 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言” 另造“識”(识)代替,强调辨认指称。造字本义:动词,辨认、指称武器的归属或来源。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简写成 。俗体楷书 采用俗体隶书 的字形,将正体楷书的“戠” 简化成作为声旁的“只”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識,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识,常情。一种说法认为,“识”是“知道”的意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戠”作声旁。  
 15、明,甲骨文--new/30ming/15jia00.gif)   (日,太阳)  (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new/30ming/16jia00.gif)   (月亮)  (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籀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 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日月照耀。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16、察,篆文--new/031cha/41zh00.gif)   (宀,庙宇)  (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祭”作声旁。       
 
17、虚,金文(“虍”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 (两个“匕”,表示虎爪) (土,地域)。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 
          字形采用“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18、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第一。孟,金文=(犬) (孟,第一),造字本义:名词,最高大健壮的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猛,健犬也。从犬,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猛,健壮的狗。字形采用“犬”作边旁,“孟”作声旁。  
 
 
19、丧,甲骨文--/087sang/11jia00.gif)   (桑,养蚕的树)  (众多“口”),表示桑树上众多蚕虫蚕食桑叶。造字本义:动词,满树蚕虫将桑树的叶子吃光。金文 有所变形,将甲骨文字形中“桑” 形写成 ,同时加“亡” ,强调“消失”的含义。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犬” ,“桑”形消失。隶书 进一步变形,将篆文字形中的“犬”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亡” 写成“衣字底” 。俗体楷书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 中的两个“口” 简化成两点 。 
 
 
20、仿”是“彷”的异体字。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朝向。彷,甲骨文--new/103fang/11jia00.gif)   (行,四通大道)  (四个“止”,即四个“趾”,借代四双脚),表示在址十字路口的四个相似路口来回踱步,无法确定正确的方向。简体甲骨文 将“行” 简化成“亍” ,将四只脚 简化成一只脚 ,并且加“方” ,强调方向的迷惑。有的简体甲骨 “彷”将四个“止” 都省去。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当“彷”引申出“相似、近似”的含义后,篆文异体字“仿” 用“人” 代替“彳” ,表示人物相似或言行相似。造字本义:动词,人的形貌或言行相似。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21、佛: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彿”的省略,表示相似、相仿。佛,篆文--new/019fo/41zh00.gif)   (人,形象)  (弗,即“彿”,相似、相仿),表示人的形貌相似。造字本义:动词,人的形貌或言行相似、相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了一种觉悟真理的和平宗教,信徒们将创始者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现代梵语为Buddha),汉代中原人将其音译为“佛驮”或“佛陀”、或“浮陀”,并根据古梵语的读音将“佛(fú)”异读为 fó。古籍多以“仿佛”代替“彷彿”。 
 
 
22、参本   字“参”     參,金文--new/086can/21jin00.gif)   (晶,三颗星,即叁宿星座)  (人,星相师),表示用仪器观测天象,用叁宿星座作导航指南,叁宿星座 下面的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观测的仪器。有的金文 省去一横指事符号,同时加“彡” (须发),表示仰望头上方三星相连的星座的人,是须发飘逸的博学长者。有的金文 将叁宿星座 写成“晶” 。造字本义:动词,博学的老者仰观星天,辨别方位。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有的隶书 将表示“晶”的 草写成“厽” 。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 。有的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 。俗体楷书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厽” 简化成“厶” 。  
 
 
23、守,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 
24、坚: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賢”的本字,表示善于管理、组织。堅,古鈢字形--new/18jian/21jin00.gif)   (臤,管理、组织)  (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造字本义:动词,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