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2-7-2 17:48 编辑  
 
第三周  内楗第三 
 
第一天 
一、原文抄写: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二、正音查字: 1.楗: jiàn。 门上关插的木条,横的叫“关”,竖的叫“ 楗”。楗闭(锁。其牡为楗,其牝为门)。 3.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    (又,用手抓持、托举)   (京,高层建筑),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京”  写成  ,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尤”  。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 4.进:進,甲骨文    (隹,鸟)   (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  加“彳”  (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 5.遥: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摇”的省略,表示摆动、晃动。遥,篆文    (辵,行走)   (  ,即“摇”,摆动、晃动),表示摇晃而行。造字本义:动词,姿态张扬,摇肩晃臂走路。 6.素: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编绳子。素,金文    (来,麦子)   (索,编绳),表示用麦杆编织。籀文  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収”  ,同时加“糸”  (编织),表示编织。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糸”  。造字本义:名词,以麦杆为原料的草料编织品。 7.采:采,甲骨文    (爪,用手摘)   (果树),表示摘果。有的甲骨文  省去了树上的果子。远古采集时代的人们摘集植物的花、叶、果子作为食物。金文  、篆文  承续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摘集果子。 9.母:母,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女”  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  ,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婴儿的生育、哺乳者。 10.间:“間”与“閒”同源,后分化。閒,金文    (門,借代家居)   (“夕”或“月”),表示月明之夜,居家而无所事事。篆文  、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农业时代,人们为求生存不得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觉和劳作,是时间的两大形态,因此夜而不寐、醒而不作的月明之夜,就成了难得的放松自在的时光片断,在这个宝贵的时光片断里,可以无所事事而坦然。“当“閒”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之后,俗体隶书  用“日”  代替“月”  另造“間”代替,表示时光片断。造字本义:名词,月明之夜无所事事而坦然的时光片断。  
三、翻译: 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有虽然远却很了解亲近的,也有就在身边却不了解而疏远的;有的就在近处却不用,等他离去了反而觉得难求;日日在追逐在面前却从来使用驾驭,等走远了又开始想念在的时候。凡事都皆有内部机关,最基本元素就是要和对方最根本初始志意相联结。或者是以道德与对方联结,或者以党友价值观的需求联结,或者以钱财利益联结,或者是用兴趣相投联结。用他的意志,想入就入,想出就出;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就任就就任,想走就走;想让他求我就求我,想让其思念我就思念我。就好像扶持幼虫的母虫总是能跟着孩子那样,没有可出的间隙,入不要掌舵带路的,就知道怎么入,一个人往来在对方志意间,没有什么能够阻止的。 
四、理解联想事例 
这一章讲了做到内楗的效果,结合我自身,这真的是我想要追求和达到的境界,我想人做到这样了,那真是做什么事都无往不利。对君的操控,完全实现让君遵天而行。这个工作不得了。 
 
今日提问: 
说说“素结本始”是个什么操作。 
用最原始根本的守一心(感知觉)与对方内部最本质原始的需求想碰,直击本心需求,这个可能对方的志,也可能是痣或痔。 
 
   
 
第二天 
一、原文抄写: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二、正音查字: 
1.务:務,篆文   (矛,武器)  (攴,持械攻击)  (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 
2.隐:隱,籀文   (穴,山崖、洞穴)  (工,生产器具)  (又,持守)  (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   (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  (爪,抓)  (工,生产器具)  (又,持守)  (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 
3.详: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吉利。詳,金文   (言,说明)  (羊,“祥”,祈祥祝告),表示祝告时向神如实说明。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祭师或巫师祭祀时向神巨细如实地祝告。 
4.揣: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缓慢、小心地行走。揣,篆文   (手)  (小心拄杖),造字本义:动词,用手仔细地度量。 
5.管: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权者。管,金文   (竹,毛笔)  (官,掌权者),表示官吏使用的毛笔。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当“管”引申出名词“竹笛”含义后,篆文异体字“琯” 用“王” (玉)代替“竹” ,表示玉制的笛箫。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官吏治理权力的竹制毛笔。 
6.方:“方”是“放”、“旁”的本字。方,甲骨文   (像剔发刺字的犯人)  (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 将指事字 简化成 。有的简体甲骨文 将枷形 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 简化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 
7.切:“七”是“切”的本字。七,甲骨文 是指事字,用一横 、一纵 表示切分物体。当“七”的“切分”本义消失后,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十” 写成“七”形 ,并再加“刀” 另造“切”代替,强调用刀分割。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分割物体。 
8.便:便,金文   (人,借代身体)  (更,替换),表示人的生理代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更”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排屎排尿,生理代谢,改变生理的节奏。 
9.内:内,甲骨文   (冂,门框)  (入,由外而里),表示进门。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门框“冂” 写成屋形 。有的金文 将屋形 简写成“宀”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宀” 与“入” 连写混合结构,字形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进门,回到家中。 
10.当: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遮阳挡雨的屋顶。當,金文   (尚,屋顶,遮挡)  (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土” 写成“田” 。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 
 
 
三、翻译: 
操控内的人,进入内部去进行言说;揵者,锁住其心所谋略。想要去游说务必要持心审度而不被对方发现,计谋做事务必要遵循顺遂对方需要。暗中分析考虑是都可行,有什么得失要说明,这样来驾驭对方意志。选择的方法要应和实际,以与对方所谋想和。详细的思考锁住关键,与君主反馈志意相适当。如果内部志意和计谋不相合,就不可以施行内楗术。这就要仔细的度量切入适宜的时机,随形势便利而为,以得到相应改变。以变通来求得和对方的迎合,就像用钥匙开锁。言语往来,要先顺着对方言辞进行;说服,不断变通言辞。善于变通的知道审查知晓地之势,是与天相通的,用以运化四时,能驱使鬼神,与阴阳相合,而能统治人民。 
 
四、理解联想事例 
要知晓内心,不是一层不变的,中间会出现各种变化,需要学会不断变化试探,找到合适的钥匙开锁。中间也会有抓不住的时候,都是人精,就需要不断的调整变化,反复应证。而善于调整变化的,一定是知晓天地规律,理解万物变化的,这样才能一直抓住根本,找到匹配的钥匙打开关键。 
 
今日问题 
  昨天的经文说要素结本始,独往独来莫之能止。今天的经文讲怎么样运用语言进入人的内心(进),并锁定其内心志意(揵)。其中两个操作环节很基本——隐度和循顺,问题是:什么是隐度,什么是循顺? 
隐度——我方揣度对方的志意,但是外部不显,不让对方看出我方的试探,我方内心的度量动作隐起不被发现。 
循顺——遵循对方内心,顺应者其内部慢慢深入。 
 
   
 
第三天 
一、原文抄写: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二、正音查字 
1.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   (“竹”的变形)  (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 
2.日:日,简体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圈形的天体。繁体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体的圈形“囗” 内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发光 特性的天体。有的甲骨文 写成内外两个圈,表示有多重光圈的天体。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短横指事符号 与圈形的 连接,弱化了象形特征。造字本义:名词,太空运行、发光的天体;因为在白天发光,与黑夜发光的月亮“太阴”相对,故称“太阳”。 
3.合:合,甲骨文   (口,向下的张开的嘴巴)  (口,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 
4.阳: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暘”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陽,甲骨文   (阜,山地)  (昜,即“暘”,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山坡。金文 在甲骨文中“昜” (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 (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造字本义:名词,山地受光的南坡。 
5.阴: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霒”的本字,表示天空多云、没有阳光、有雨情。金文   (阜,山地)  (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侌”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 
6.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   (袁,衣物)  (又,抓、持)  (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 将“袁” 简写成“衣” 。金文 加“止” (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 
7.近:近,籀文   (止,即“趾”的本字,指行进)  (在“水”字 上切入两横指事符号 ,表示渡河),表示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有的金文 将表示渡河的字形 反转成 。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两横指事符号 写成一折 。有的籀文 将“水” (河流)误写成 ,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非“斤”非“斤”的 ,将金文字形中的“止” 写成“辵” ,强调行进。篆文 误将籀文字形中似“斤”非“斤”的 写成“斤” ,并将“斤” 当作声旁。造字本义:动词,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 
8.前:“前”是“歬”的异体字。歬,甲骨文   (止,脚)  (舟,航船)  (行,行进),表示徒步拉船逆流而上。简体甲骨文 省去“行” 。金文 、篆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 加“人” (纤夫),将“歬”写成“前”,强调纤夫拉船。造字本义:动词,纤夫拉船,逆流而上 
9.施: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   (㫃,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  (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㫃” 写成 ,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 写成“方”形的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 写成“人”形的 。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 
10.决:“决”是“決”的异体字。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玦”的本字,表示中断、分别。決,篆文   (水,洪水)  (夬,即“玦”的本字,中断),表示洪水将堤岸冲出口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夬” 写成 。楷书异体字“决”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三点水” 简写成“两点水” 。造字本义:动词,大水冲裂堤岸。 
 
三、翻译 
见到对方所谋之事,便知道对方的志意。但是如此行事却不能如我方所想那样合上,一定是有多不知道没有锁定住。合上了对方的志意但是没有实现联结,在外面看着很亲近,实际内部是疏离的。事情有不能合上的地方,所以圣人不会以此谋事。所以看上去疏远,其实可亲,这是有联结的内部基础,看上去很近,但是却不能联结而疏,这是志不一致,无法合。就在面前却不用,是决策不能被采纳;不在面前反而来求,是在事中能够联结而来的。每日都在跟前却不被领导所用,是所施决策不能合也;隔着很远听到对方的声音而想起思念对方,是共谋能个合而等待一起决定事情。 
 
四、理解联想事例 
这一篇说到内容都有点像我之前的状态,领导重视我就重视领导,领导不重视我我就不重视领导,殊不知自己位置都没站队,从来没想过怎么谋合。全段做事让我感觉就是我们志是什么?使命是什么?要达到需要什么?这里面就是在教你要实现自己的志,像圣人会怎么去与对方合,怎么锁定对方,让自己能和对方谋。好像日常我们做事总是反过来的,志不定,不坚,要什么觉得自己做了就该有,而不管自己是不是能事合。 
 
---------------------------------------------------------------------------------------------------------------------------------------------------- 
今天提问: 
  昨天的经文指出,内建立联系和外着手行事并举,是捭阖的阴阳两面,其操作原则是,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今天的经文讲述,这两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提出思考的问题是:阳亲阴疏和阴亲阳疏分别会出现些什么情况? 
 
阳亲阴疏——表面看着好像很了解,把对方锁定了,实际上内部是没有的。这样容易因为不自知,而导致自己自以为是的以为我和对方如何如何,比如说和领导,你会以为你和领导关系很好,领导很听你的建议,你把领导搞定了,实际上被玩了。 
阴亲阳疏——内部是很了解的,外部看着不能合。会有两种情况,就是内部了解,但是志意不一致,就不能一起。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看着这两个人好像没关系,实际上私下联系紧密,只是外部看着好像没有一起,往往这种在某些与领导的私下关系表现。 
 
   
 
第四天 
一、原文抄写: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二、正音查字: 
1.类:“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   (米,借代谷物、植物)  (犬,借代动物、野兽)  (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 省去“犬”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2.逆:“屰”是“逆”的本字。屰,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是“大” (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 再加“止” 另造“逆”代替,或 加“彳” (行进),或甲骨文 加“辵” (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 写成“大” 字加一横 的 。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 
3.情: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漂亮。情,金文   (心,意愿)  (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美意。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说文解字》:情,内心有所欲求的隐性动力。  
4.非:“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相北的两个人 (背)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两人思想相背、观念冲突、行为排斥。有的甲骨文 变形,指事特征消失。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动词,思想相背者之间互相抵制、排挤,相互攻击、责难 
5.制:制,甲骨文   (木,树)  (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 字形中的 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 表示刀剪 之间的枝叶碎屑 。有的金文 用“未” 代替 ,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 在繁茂的枝叶“未” 与修剪工具“刀” 之间加“彡” (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 
6.术:“术”是“朮”的异体字;而“秫”和“ ”是“术”的异体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手抓持。朮,甲骨文   (又,用手抓)  (八,分,剥离),表示一手抓茎杆,一手剥茎皮(参见“麻”)。篆文 把甲骨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叉” ,表示将剥皮的卷刃刀夹在手指上或套在手指上。隶化后楷书“朮” 将篆文字形中“又” 加“八” 所构成的“术” 简写成似“木”非“木”的 。楷书异体字“术”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写成“木” ,以致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名词,可以剥下枝茎上的青皮、用来绞绳或编篮的植物。 
7.立:立,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 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表示站在地上。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站着的人 写成“介”形的 。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 
8.出:出,甲骨文   (彳,行军)  (止,脚)  (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 省去“彳” 。有的甲骨文 将“囗” (城邑)写成“凵”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误将“凵” 写成“山” 。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 
9.入:入,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写成屋形的“宀”。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 
10.开:開,金文   (門,户)  (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 
 
 
三、翻译: 
所以说:不属于一类人而要试图建立连接,对方一定会抵触;掌握不了对方内心所欲求之隐形动力而就开始对话,那只能得到排挤的效果。掌握对方内心实情,然后再制定针对性战术。只有这样使用才是可以出,可以进,可以锁,可以开。所以圣人成事立功,都是按照这样先知道了然后开始锁万物。 
 
四、理解联想事例: 
要想达到内楗的效果,建功立事,那必须要搞清楚实情,要真的知了以后才能行动,不能信口开河,不分类别的行动,那必然会走向反面。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感觉做到了把对方内心一起成为自己的心舍,自由出入。仔细想想,好像我们连自己心舍都做不到这样。感知觉练习好像就在做自己的揵。 
------------------------------------------------------------------------- 
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述了外合和内结的不同情况,今天的经文与前文为同一段落,在昨天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如何“结合”的行动原则是“得其情,乃制其术”。提出思考的问题是:设立的“情”是什么,“术”是什么? 
情:对方内部所欲求的隐形动力,内心真实情况。 
术:捭阖、反应、内楗的操作技术,与对方建立连接的方法。 
 
   
 
第五天 
一、原文抄写: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二、正音查字: 
1.仁:“忈”是“仁”的异体字。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   (人,他人)  (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尸” 。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尸” 写成 。有的籀文 写成“千” (众多,代表众生)、“心” (慈爱)会义的结构,表示心怀众生,宽容博爱。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 
2.忠: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与四周等距离的核心位置。忠,金文   (中,核心位置)  (心,感觉和思维器官),表示内心的中央,即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中”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把对方放在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出于道义而非出于个人回报地、自觉利他地、真诚专一地为之服务。 
3.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   (言,说话)  (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 是“心” 的竖写)。金文异体字 用“千” (数量巨大)代替“心” ,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 用“人” 代替“千” ,用“口” 代替“言” 。篆文 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 
4.混: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多。混,篆文   (河水)  (昆,多)。造字本义:动词,多条溪河会流在一起。 
5.议: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道理。議,金文   (言,说)  (義,道义、真理),表示论辩是非。造字本义:动词,论辩是非、道理。 
6.论:“侖”是“論”的本字。侖,甲骨文   (口,评说)  (册,典籍),表示商讨、评说 典籍 中的教义。当“侖”的“评说”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言” 另造“論”(论)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商讨准则,评说是非。 
7.损: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   (手,捣毁)  (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 
8.益:“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   (盛器)  (水),字形像水 从盛器 的开口处溢出。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 简写成三点的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横写的“水” ,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 
9.礼:“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   (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  (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豊”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 再加“示” (祭祀)另造“禮”,强调“禮”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 和“建鼓” 构成的金文 ,拆写成“曲” 和“豆” ,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 加“酉” (酒)另造“醴”代替,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礼” 综合将金文字形 和 ,采取金文字形 中的“示” 、金文字形 中的“酉” (酒),并以“水” 代替“酉” (酒),大大简化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 
10.乐: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说唱、倾诉。樂,甲骨文   (丝,丝弦)  (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加”曰“ (说唱、抒情),强调伴随着丝弦的演奏歌唱抒情,同时也以“曰”为“樂”的声旁。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曰” 写成“白” 。造字本义:动词,边弹边唱,和着琴声的节奏歌唱。 
 
三、翻译从君主的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方面依次进行考察。先从诗经、尚书里面取用,汇流一起来权衡不用还是继承,论辩评说是离开还是一起。想要一起合,就内部联结起来,想要离开,就以外亲。是外还是内,必须明于道数。对事情揣度对策,对出现的以后给出决断。 
 
四、理解联想事例 
要去控制对方,也是有章法的,志意如何,是要从道德仁义礼忠谋等方便评估判断的,也不是乱来的,然后还要以古观今的,不是进去走一圈,控制一圈,不管根本的。然后圣人才能看能不能辅佐,不然辅佐一个不道之君,那就有点邪了。必明道数。这里好像有了和以往不一样的感受,过去觉得这不兵法就是控制人的,可以随意操控,这段看来,还要志意合的,要有道有德的,是要正的,你不能乱来的。 
 
 
今日问题 
  昨天前天的经文,讲述捭阖的内外、结合之术。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在“结合”之前,通过什么顺序和方法决定“结合”,并“见疑决之”。提出的问题是:“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是个什么操作? 
欲合者,用内——知其志意,并且与我所知所谋志意相合,就可以用内楗方法去完成连接和锁定。 
欲去者,用外——知其志意,不能与我所知所谋志意相合,就选择离开,就不可合,就在外部亲,内部就不去连接锁定了,不为谋了。 
 
 
   
 
第六天 
一、原文抄写 
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二、正音查字: 
1.治:治,篆文   (水,洪汛)  (台,通“臺”,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 
2.暗: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黯”的省略,表示颜色深黑。暗,篆文   (日,天色)  (音,即“黯”,颜色深黑),表示天色深黑。造字本义:形容词,日暮天黑,完全无光。 
3.寤:wù。 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悟”的省略,表示因深度自觉而通透的灵感。寤,籀文   (冖,房屋)  (梦)  (吾,“悟”),表示在家中睡觉时通过梦境而获得灵感顿悟。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冖” 写成“宀” ,将籀文字形中的“梦” 简化成“爿” (床)。造字本义:动词,在睡梦中获得灵感顿悟。 
4.留: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钩住、连住。留,金文   (卯,连住)  (田,庄稼地),表示人口与田地紧密相连。有的金文 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卯”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农人依恋赖以生息的田地,在故土长住不迁徙,即使遭灾遭荒也不肯背井离乡。 
5.飞:飛,金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鸟儿振动双翅 的样子。籀文字形 画出翔鸟的完整形象,鸟头鸟身 和振翔的双翅 。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鸟头鸟身 简化成 。有的篆文 省去表示鸟头鸟身的 ,并将左右对称的双翅 写成上下重叠的双翅 。造字本义:动词,鸟儿振翅翱翔。 
6.迎: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仰视。迎,篆文   (辵,行进)  (卬,仰视),表示上前仰视接客。造字本义:动词,仰面上前接待,以示敬重和热情。 
7.危:危,甲骨文   (像悬崖)  (像坠石),表示悬崖坠石。有的甲骨文 、 将坠石形象 繁化为 、 。金文另造会义字:   (人,登山者)  (厂,崖岩)  (巳,即“人”的变形),表示人在崖顶,担心坠崖;人在崖下,担心坠石。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高崖或崖下而害怕,担心自身坠崖或坠石。 
8.环: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圜”的本字,表示回望、转着圈看。環,金文   (王,玉)  (睘,转着圈看),表示圆形玉圈。有的金文 写成两个圈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瞏”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穿孔、可以套戴转玩的圈状美玉。 
9.转:“専”(专)是“轉”(转)的本字。専(専),甲骨文 像手转 纱轮 。当“専”的“转轮”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車” 另造“轉”(转)代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让轮子飞旋、滚动。 
10.仪:“義(义)”是“儀(仪)”的本字。義,甲骨文   (羊,祥,吉兆)  (我,武器,借代战争),表示吉兆之战。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为神灵福佑的。 
 
三、翻译 
决策而从没有失掉计谋,可以立功建德。具体治理方案进入实施阶段,称为实现内楗操作实现内合。上面处于暗的情况下不能治理实施,下面处于乱的时候不能醒悟的,内楗方法就要反之,重新建立锁定连接。内部有了自得的想法而外没有出来,谈话要用飞钳之术。如果命令要求来连接,自己只能迎上去而想办法驾驭。如果想要离去,就要将不离去的危险说与对方。环绕转圆不断化解,都没办法有所谓,退身保道是最好的法则。 
 
 
四、理解联想事例: 
感觉不是说有此方法后,所有人都能合过来的,人心总是不断在变,关系也不是一层不变,需要审查调整,但是真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时机不合,志意不合,环转因化,仍无法改变,就潜居抱道,退为大仪。所谓知进退,自知也知彼,不可强为。鬼谷子不仅仅用在攻,也用在省和退上。 
 
 
   
 
第七日 
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本章总体描述内楗的操作,如何在对方内部上一把锁,可以自由进出。章节最后也对锁不匹配的情况,当及时离开。这好像就是在说1与-1,阴与阳。 
人与人之间关系,要实现我方目标,当与对方联结,达到内楗。想想其实我们日常交流交往中,其实都是在彼此实现联结,说废话多其实不是废话,但是说废话也是废话,因为很多话并不是有效实现内楗,而是把自己的内楗交出去。同时,对我好像有一个刺激和影响,所谋所交之人要和自己志意合,而不能好像搞得八面玲珑就很厉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合,本来就有不同,违背自己根本志意,不择手段可能不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