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第一课 人的情绪工作流水线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定义,物(刺激)与人心相作用,会有一个“触点”,这个触点在人心上的那部份是“形变(动)”,叫做“受”;产生“受”的作用动作,叫做“触”。感触是对“触”的感知,大概对应心理学的感觉。对“受”的感,叫做感受,对应“情”这种心理。一个一个存在时序相位差的情,叫做情绪,对“情”的感叫做感情,对情和情绪的感,叫做情感。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的心和情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也许可以这么认为,人心基本上就是个情性机器、情绪机器,感性活动机器。

  《黄帝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实际上人心是一个精气神的机器,一个精机(机器)能跳,一个气机能思,一个神机能算。人心之动,是一个物质现象(精),也是一个能量现象(气),更是一个信息现象(神)。从心理现象的视角说,人心一动,认知(神机)、情绪(气机)和意志行为(精机)便会同时诞生了出来。作为心的活动花纹,所谓心理便具体的生产出来

  心理学将情绪定义为一个整合性的、多成分的、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由外部或内部刺激触发,涉及大脑和身体的生理变化、个人的主观感受、对事件的认知解读以及外在的行为表达等一系列同步发生的反应。可见,心理学所定义的情绪,不是如心理学所宣称的,与认知和行为(意志)相并列的现象,而是包含了认知和行为(意志)的,人对刺激所做的全部反应。情绪,是人“心”,在刺激作用下发生的全部活动“纹理”,所谓“心理”。在心理学中,从内容到形成过程,情绪和心理都是同义词,但心理学又说心理大于情绪。

  心理活动并不全部都是建设性的,所以从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向度看,把情绪定义为心理活动,是缺乏区分度的。以前我们批评心理学混淆情绪和主体感,在外部区分建设性的情绪和破坏性的情绪。今天我们换个方向,从内部来区分情绪的建设性和破坏性,也就是承认一个统一的情绪概念(即心理),但区分好情绪和坏情绪。

  乐记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物而动(受),形于声(感受、情),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情绪)。人心感受到刺激以后发生的心动成为声,心声,心声即情;不同时序相位的心声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变化,成为心的即时输出内容等待输出,所谓音。这个等待输出的音,便是情绪。好情绪和坏情绪的区分在于:合成音的声只有一个,并且是来自于外部刺激,便是好情绪;合成音的声不止一个,并且主要要来自于内部刺激,便是坏情绪。好情绪的认识反映客观事实,好情绪的输出准备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称之为德音,也就是得天理的心理。坏情绪的认识不符合客观事实,坏情绪的输出准备不符合客观规律,称之为溺音,也就是溺弊的心理。心理学或者情绪心理学的任务,便是让溺音变得少少的,让德音变得多多的。  如此我们可以如心理学一样定义情绪,让情绪等同于心理,这符合生活经验。情绪是人心的功能,是人心对主客观刺激的能动性反应。是一个整合性的、多成分的、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由外部或内部刺激触发,涉及大脑和身体的生理变化、个人的主观感受、对事件的认知解读以及外在的行为表达等一系列同步发生的反应

  当我们定义好了情绪,就可以来分析一下情绪工作的流水线了。



  看看《乐记》序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图一 《乐记》序言讲述的“声音之道”

  从《乐记》这段原文描述的声音之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情绪工作的流水线有如下要点组成:

    第一站:  能感之心和可感之物

   动力之源 ——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工序:刺激输入
   阐释:情绪流水线的启动,非人心自寻烦恼,而是源于内外部客观世界的“物”(刺激)。这确立了情绪的反应性与客观基础,排除了无源之水般的情绪。

  第二站:  心之动和动之形
   初级转化 ——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工序:感受具象化
   阐释:“感于物而动”即以前模型中的“触”生“受”。是刺激引发的身心原始震荡。“形于声”是关键一跃,将无形的内部动“作”,转化为一个初步的、可被感知的形态——“心声”。此“声”即原始、单一、未修饰的“情”。

  第三站:声之应和变成方
  核心合成 ——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工序:情绪合成
  阐释:这是情绪成型的核心环节。
  “声相应”:不同时序、不同来源的“心声”(情)在内心相遇、叠加、碰撞。这前面所说的“多声”互动。
  “故生变”: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原始“情”的演变,可能增强、扭曲或复杂化。
  “变成方”:“方”指条理、法度、秩序。多个“声”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后,最终整合形成一个结构稳定、意义和动机明确、准备输出的整体心理状态。
  “谓之音”:这个整合后的、有序的整体,就是“情绪”。它已不再是原始的“情”,而是经过了内心系统加工的最终产品——“等待输出的音”。

  第四站:比音乐(le)而方成乐(yue)
  外部实现 ——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工序:行为外化与价值创造
  阐释:情绪必须输出,此站决定其社会与道德价值。
“比音而乐之”:将合成好的“音”(情绪),按照音(情绪)感到高兴的方式,让音感到高兴。依音行事。
  “及干戚羽旄”:(手持盾斧、羽旄等舞具)意指付诸于具体的行为。情绪最终驱动了身体行动(精机),去实现“方”——意义传递(气机)和价值传递(神机)。
  “谓之乐”:当这个使情绪开心的表达(比音而乐之)过程,符合了情绪的法度(方),乐(yue)就诞生了。此“乐”已是高级的、具有建设性的社会文化产物——即“德音”的圆满实现,乐(le)是德音的方(追求),乐(yue)是乐(le)的实现形式。也就是说,乐记不认为溺音是音,不认为坏情绪是情绪,不认为坏乐(yue)是乐(yue)。这种思维方式符合传统



课后练习 说说情绪(心理)工作是一条什么样的流水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3 18:29 , Processed in 1.119060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