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占欢《学记》的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5 23: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10月25日8.7
第七天,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请问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为师?
仅能记诵杂说而未能创新发挥的人,不能担任教师。这种人,必待学生发问而依问为说,就是说了仍不能让学生明白和领悟。对这种教师,辞退是应该的。
我了几位同位的答案,思考下,觉得以下的答案贴近《学记》的内容,为师者应当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知“本”
二、知“兴废”
三、知“长善救失”
四、善“听语”
五、善“待问”
六、善“喻”
对我而言,老师不仅仅是只能解释书本表面的意思,更能对学生一种精神引领和人生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6 2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走出非洲的面纱 于 2025-10-27 21:49 编辑

2025年10月26日——9.1
第一天,学记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请问可以有志于学的条件是什么?
   优秀冶铁工匠的儿子(想要继承父业),必定要先学习缝制皮裘;冶铁需要将碎片熔化后补合铸器,而缝制皮裘也是将一块块碎皮子拼接成一件完整的衣服。两者在“拼凑、整合碎片以完物”的基本道理和手上功夫上是相通的。这个比喻说明,学习高深技艺(冶铁)要从道理相通的,更基础的事情(为裘)开始练习。
  优秀制弓工匠的儿子(要想继承父业),必定要先学习制作畚箕。制作弓需要弯曲竹木,使其顺从不反弹,而编制畚箕同样需要弯曲柳条等材料。两者在“弯折材料并使其定型”的核心技法上是相似的。这个比喻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是通往专业精通的必经之路。要知道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感觉。
刚开始学习驾车的小马,训练方法是相反的:将车放在马的前面(让它跟着车走,熟悉情况)。小马驹如果直接套上车辕会惊恐失措。因此,要让他先跟在老马拉的车的后面,观察、跟随、熟悉车的味道、声音和节奏,等它消除了恐惧,在正式驾车。这说明了“观察、模仿和熟悉环境”是学习新技能时至关重要的预备阶段,强调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也就是要重视基本经历。
作为学者加入进学共同体,要有三个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经历。


为什么教者听语和学者对原理、技术和经历的追求,是如此的必要呢?进学之道上的所有事情,都必须建立在真实理解与切身实践的基础上。唯有听懂教者之语,才能把握学问的脉络;唯有尊重原理,方能立定根基;唯有精研技术,才能贯通应用;唯有亲历现场,才能获得真知的触动。这三心俱备,人才能摆脱浮躁与虚妄,真正投身于学。进学之道因此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性的锤炼。唯有如此,学问才可能生动而持久,学者才可能坚定而清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7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走出非洲的面纱 于 2025-10-28 00:20 编辑

2025年10月26日——9.2
第二天,学记说,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请问这算是在描述一个什么现象?
   
   古之学者,都从一堆混在一起的事物中,扭出相同的“东西”来。比物丑类。不在乎比物的多,但是在乎扭的过程,能扭出四个“类”——德、道、信、时。而且这个过程不是老师或者学者一方努力的结果,而使双方共同“扭”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10月28日——9.3
第三天,学记说,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务本?
   直奔大德、大道、大信、大时,而不在乎官器约齐,这是务本的关键。做事情要做在本上,不做在末上,也不坐在根上。知道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才可以立志做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走出非洲的面纱 于 2025-10-30 23:44 编辑

2025年10月28日——9.4
第四天,尝试整体的把握一下,学记是个什么?  他通过讲了些什么建构起来的?

(我还需要一点时间再来整理)整体体会学记,它从微观层面上是一个教你什么是教什么是学的精细操作手册,宏观层面上教人如何为学为师为君子为君王,最终能够化民成俗统摄国家。
  他讲了君王如何管理民,如何教化民众,有几个等级,讲了教的重要性,如何教,如何教之所由兴,也列举了教之所由废的反面例子,也讲了学与教如何共同合作,如何喻如何问如何学,还讲了为官为政如何对待教育,讲了教者的地位对国家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走出非洲的面纱 于 2025-11-1 15:10 编辑

2025年10月30日——9.5
第五天,梳理一下,从开篇“建国君民必由学”,经过“成器之道”、“斅学半”到“大学之道”,这一段论述的内在理路(逻辑)连接。
教育的目的:先从君子的角度(化名成俗);从君主的角度(建邦立国);从个人的角度(人不学习不明道)。
教育从哪里开始——学习先王法典;
教育的进程——教与学相长;
教育制度的建立、方法和步骤:塾、庠、序、大学。而且有大成和小成的区别,考试也分内容,每天要精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10月31日——9.6
梳理一下,从“教之大伦”经过”安学亲师乐友信道”、“教之兴废”、“喻”、“善喻”、“善教”、“继志”、“择师胜择君”,这一段论述的内在理路(逻辑)链接。
首先讲,大学教育的七个大原则(教之大伦);
中间讲,学生如何做到”安学亲师乐友信道”;老师如何做才会避开“教之不刑”;接着讲教育兴旺的四种原因和教育失败的六种原因;
最后讲,老师知“兴废”,就能“善喻”学生;老师知道“学者四失”,能够“善教”;老师善教,使得学生“继志”。所以选择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里都在讲教育必须遵守的原则,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11月1日——9.7
第五天,梳理一下,从“师不为臣”经过“进学之道”、“记问听语”、“比物丑类”到“务本”,这一段论述的内在理路(逻辑)连接。

作为学生,要尊师敬道,这是大学之礼;要善学、善问、善答,这是进学之道;
作为教学一体化,老师不能记问听语那么简单,而是要引导学生一起“察,有志于学”“比物丑类”“务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2号
第一天 ,再次把握一下,学记讲了个什么?有什么用处?
《学记》首先主要讲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但是重点讲怎么教和怎么学习。学习有七个大原则(教之大伦);学生如何做到”安学亲师乐友信道”;老师如何做才会避开“教之不刑”,知道“兴废”“学者四失”,能够“善喻”、“善教”、“善继志”。《学记》很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要尊师爱道。师生一体“察,有志于学”“比物丑类”“务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3号
第二天,假如你要向别人推荐学记,你觉得学记最值得推荐的是什么?
我向别人推荐《学记》的理由——先写成自己来学习理由,再写推荐别人的理由:
1.建立一个稳定地、持续地、不断片的过程;(最低级,也是我最原始的目标)
2.《学记》教大家如何与自己相处、与事情(知识、技能、利益等等)相处、如何与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等)相处。(从我的角度,去解读和理解的最高收获。)
2、可以更新一些正的观念:
(1)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学习,还是孩子的学习,我们有一个教学内容和循序的大纲(9年教学的大纲和层次);
(2)在养育孩子和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尊重一些自己之前觉得不重要的细节(或者这个与社会主流思想不一致的观念),七种教育的原则。
(3)作为学者,如何做到安学亲师乐友信道,老师如何避开“教之不刑”!
(4)教之所兴,教之所废;如何在引导学生与保持学生的独立性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了解学生的心态,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扬长补短?如何让学生“继志”?
(5)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好老师,好老师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尊重老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4 00:25 , Processed in 1.08616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